桐谷山房

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
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
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
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
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
勿学臧与谷,亡羊苦多途。
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
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谷山房》是元末明初诗人胡翰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其独特的生活哲理和哲学思想。以下是对《桐谷山房》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介绍:胡翰,字仲申,元末明初金华人,有文名。他避地南华山时著书自适,朱元璋克金华后召见,后以荐授衢州教授。
  • 学术贡献:胡翰从吴师道、吴莱学,有文名。他的诗集包括《春秋集义》、《胡仲子集》、《长山先生集》等作品。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歌原文:《桐谷山房》,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勿学臧与穀,亡羊苦多途。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居”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诗中的“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表达了隐居者的生活态度,即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而“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深入钻研和独到见解。
  1. 文化意义
  • 隐逸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曾选择隐退山林,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胡翰的《桐谷山房》正体现了这一传统,通过诗作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 儒家思想的体现:诗中多次提到“圣人奥”,表明诗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胡翰的作品则反映了个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的执着。

《桐谷山房》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