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

蜀路连云知几许,策勤斯道耐寒暑。
拨开云雾睹青天,仍与孤云为伴侣。
布慈云,施法雨,竿木随身能作主。
德云不在妙高峰,此去逢人休错举。
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
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
常独步,常独行,三更月下迎空生。
回首广寒何处是,桂轮皎皎临沧瀛。
曹溪水,通一滴,容纳百川流不息。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无处觅。
觌面提,当机疾,华亭船子抛篙直。
截断众流达本源,瞿唐三峡连天碧。
肩鈯斧,上青山,峭壁颠崖不可攀。
欲识洞山分五位,须知兜率设三关。
人亦闲,境亦闲,萧条茅屋两三间。
五湖云月谁消得,万里溪山独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
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
烟霞世界无他事,唯有一身如铁柱。
风尘万丈难平路,却笑人间万事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生活的哲思。”雪月溪山”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而”天然道首座归蜀”则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旅程和归来。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平静,表达了对于生活真谛的理解:即使在尘世中也应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

这首作品体现了杨维桢的诗歌风格,即用自然景物来寄托哲理思考,并且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感悟的独特性。他的诗歌常常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