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路连云知几许,策勤斯道耐寒暑。
拨开云雾睹青天,仍与孤云为伴侣。
布慈云,施法雨,竿木随身能作主。
德云不在妙高峰,此去逢人休错举。
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
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
常独步,常独行,三更月下迎空生。
回首广寒何处是,桂轮皎皎临沧瀛。
曹溪水,通一滴,容纳百川流不息。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无处觅。
觌面提,当机疾,华亭船子抛篙直。
截断众流达本源,瞿唐三峡连天碧。
肩鈯斧,上青山,峭壁颠崖不可攀。
欲识洞山分五位,须知兜率设三关。
人亦闲,境亦闲,萧条茅屋两三间。
五湖云月谁消得,万里溪山独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首座归蜀的旅途经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内心活动,展现了作者对道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开头“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描述了道首座在雪月溪山间歌唱的情景。这里的雪月指的是冬天的月光,溪山则是指周围的自然环境。道首座在这里唱歌,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的信仰。
“蜀路连云知几许,策勤斯道耐寒暑。”这句诗描绘了蜀地的道路如同连云一般漫长,道首座在这里行走,需要克服严寒酷暑。这里的“策勤斯道”表示道首座勤奋修行,不畏艰难险阻。
“拨开云雾睹青天,仍与孤云为伴侣。”这句诗描绘了道首座拨开云雾,看到了青天的景象。这里的“孤云”可能象征着道首座的孤独和独立,他与青天的云朵为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的追求。
“布慈云,施法雨,竿木随身能作主。”这句诗描绘了道首座布下慈云和法雨,以及他手持竹竿,可以随意控制水流。这里的“竿木随身”表示道首座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时掌控自然的力量。
“德云不在妙高峰,此去逢人休错举。”这句诗表明道首座的德行并不在于山顶,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行善积德。这里的“逢人休错举”表示道首座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谦逊,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傲慢。
“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天空清朗,江水明亮,月色如巢中的野鹤一样宁静。这里的“月巢野鹤梦初醒”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内容都是描述道首座在旅途中的经历。例如,“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这句诗描绘了道首座在门前设置讲学场所,与弟子们讨论玄学的情形。这里的“石霜”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道学家或禅师。
“常独步,常独行,三更月下迎空生。”这句诗描绘了道首座在三更月夜独自行走的情景。这里的“迎空生”可能表示道首座在夜晚独自行走时,感受到天地间的灵气。
整首诗通过对道首座归蜀旅途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道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