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泛沧波下碧层,闲中跋涉有谁能。
五湖烟浪孤舟月,万里云山一个僧。
托钵频逢春店食,和衣几宿夜窗灯。
旧房门外松将偃,海上归来话葛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下面是对其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欲泛沧波下碧层,闲中跋涉有谁能。
  • 注释:想要在沧茫的水面上泛舟而下,寻找那层层碧绿的湖波。在这闲暇的时间里,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前往呢?
  • 赏析:首句以“欲泛”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泛舟江湖、探寻自然美景的渴望。“沧波”指的是广阔无垠的水面,而“碧层”则形容湖水的颜色深绿如玉。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无人与共赏这一美景。
  1. 五湖烟浪孤舟月,万里云山一个僧。
  • 注释:在五湖之上,烟雾缭绕,月光洒在孤舟上,远方的云山之中,有一位僧人独自修行。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五湖”通常指的是中国五大淡水湖,这里用以象征广阔的水域。“烟浪”形象地描绘了湖上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孤舟”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万里云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山川的遐想,也隐含着旅途的艰辛与寂寞。最后一句“一个僧”,则强调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超脱。
  1. 托钵频逢春店食,和衣几宿夜窗灯。
  • 注释:频繁托钵为僧,常常在春天的店铺里寻找食物;整晚不眠,只为了点上一盏窗前的小油灯。
  • 赏析: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作为和尚的生活状态。“托钵”即乞食,指佛教僧侣靠化缘为生。“春店食”可能指的是在春天时节的客栈或小酒馆里寻找食物的情景,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衣夜窗”,则描绘了他在夜晚寒冷的环境中,为了取暖而穿上衣物,点上小油灯的场景,表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坚韧的精神。
  1. 旧房门外松将偃,海上归来话葛藤。
  • 注释:旧时的房屋外,门前的松树已经枯萎将要倒塌;归来后,与朋友谈论那些纠缠不清的葛藤之事。
  • 赏析: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萧瑟,以及与朋友谈论葛藤的琐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友情的感慨。“旧房门外松将偃”中的松树枯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而“海上归来话葛藤”则意味着诗人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和艰苦生活后,回到故土与朋友相聚,共同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这些往事如同缠绕不清的葛藤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友谊和生活哲理的思考。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