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今无创作的《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大海的敬畏与向往,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展开详细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清晨醒来,听到鸡鸣声中感受到生活的琐事纷纷浮现。
  •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独自享受着乘风破浪的感觉,心怀感激地继续前行。
  •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海上怒涛汹涌澎湃,朝阳升起时光芒万丈。
  •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船只在茫茫大海之上,仿佛与天地相隔,谁能理解此刻的心情。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描述晨起听鸡声、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等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引发人们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自然的敬畏。
  • 人生哲理的反思:诗人通过“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尽管面对困难和挑战,但依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向前。
  • 情感表达的深度:诗中的“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以及后面的“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释今无,明代僧人,生活在明代中后期,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为明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追求精神寄托的时代背景。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