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渡海时的感受和心情。全诗如下: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注释:
-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诗人准备渡海去辽西时,特意在牛庄寺题写了诗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与责任感。
-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清晨醒来听到鸡鸣的声音,便开始思考天下大事,心中充满了担忧。
-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但诗人依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大海上的波浪汹涌澎湃,仿佛要与狂风抗争;太阳从海面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诗人乘坐的小舟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仿佛与整个世界隔绝了。此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感受与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谦在明朝中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渡海为题,通过描绘海上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虑、感激和坚定。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平实的语言,但通过精心选词造句,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联想空间。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富有诗意。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风采和才华,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