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无可信,辽海任飘蓬。
学少诗情短,愁多客路穷。
星随千里照,岸到九霄空。
亦是酬恩事,毋令泪独浓。
【注释】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其一:此诗为诗人于开元末年流寓幽州,途经牛庄寺所作。牛庄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是唐朝时著名的佛教圣地。
平生无可信,辽海任飘蓬。
学少诗情短,愁多客路穷。
星随千里照,岸到九霄空。
亦是酬恩事,毋令泪独浓。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45年左右。当时诗人正在幽州一带游历。他初到此地,心中充满悲凉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中的第一首诗。
“平生无可信”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助感。“辽海”,指代辽阔的海洋或辽阔的土地;“飘蓬”,形容人四处漂泊,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平生没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人,只能任凭自己飘摇不定、四处流浪。
“学少诗情短”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无奈和遗憾。“学少”,指年轻时学习的时间很少;“诗情短”,意味着年轻时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很有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指,由于年轻时学习的时间很少,所以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也是有限的。
“星随千里照”,意思是星光照耀着千里之外的牛庄寺,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岸到九霄空”,意思是大海无边无际,仿佛连到了天上的九重云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诗人身处异地,但仍然心怀希望,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在牛庄寺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平实,情感深沉。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更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读后令人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