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樵

明时忘世士,所乐在樵苏。
自无钟鼎念,此心常宴如。
清晨砺斧出,孤云引行裾。
薄暮负薪入,明月照庭除。
新篘已在瓮,邻叟行可呼。
大瓢喜满眼,醉后歌呜呜。
青天若覆盂,白日无根株。
不见北邙道,贵贱同丘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樵》是明代诗人释宗泐创作的一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宗泐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下面将深入探讨《乐樵》:

  1. 作者简介:《乐樵》的作者释宗泐是一位元末明初的僧人,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既反映了个人的修行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2. 诗歌内容:诗中的“所乐在樵苏”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自无钟鼎念,此心常宴如”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而“清晨砺斧出,孤云引行裾”等句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3. 诗歌主题: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释宗泐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逃离喧嚣、寻找内心的静谧与安宁的可能。
  4. 历史影响:《乐樵》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其影响深远,被后世多次传颂和引用。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也为后人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 文学地位: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乐樵》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释宗泐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乐樵》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通过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