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畦乐翁

开圃艺嘉蔬,芳畦绕茅屋。
春雨昨夜来,满眼浮新绿。
短锄日已携,不课儿与仆。
但知此中趣,馀外非所欲。
陶令颇从容,董生何局促。
浩歌对青山,孤云暮归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畦乐翁》是一首由明代诗人释宗泐创作的诗。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释宗泐:释宗泐,明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1. 诗歌原文
  • 开圃艺嘉蔬,芳畦绕茅屋。 开垦土地种植蔬菜,芳草覆盖的菜园围绕在茅屋周围。
  • 春雨昨夜来,满眼浮新绿。 春雨昨夜降临,眼前一片新绿映入眼帘。
  • 短锄日已携,不课儿与仆。 手持短锄,无需教儿子或仆人耕作。
  • 但知此中趣,馀外非所欲。 只知道这种乐趣,其他都不是他所追求的。
  • 陶令颇从容,董生何局促。 陶潜先生颇为悠闲自在,董仲舒为何如此拘束不安。
  • 浩歌对青山,孤云暮归麓。 高歌对着青翠的山峦,傍晚孤云回到山脚下。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赠畦乐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远离尘嚣的惬意。
  • 语言之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田园生活的闲适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 情感之真: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都市的逃离。
  1. 文化价值
  • 田园诗的传承发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田园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释宗泐的《赠畦乐翁》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自然美学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释宗泐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使用:释宗泐善于运用意象来营造氛围,如“芳畦”、“短锄”等词语不仅描述了具体的景物,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对比陶渊明的从容与董仲舒的局促,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增加了诗歌的内涵和深度。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的共鸣:作为明代诗人,释宗泐的作品受到了同代文人和后世研究者的关注和赞誉,其诗作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 文化传播的作用:释宗泐的《赠畦乐翁》等诗词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赠畦乐翁》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田园诗派的一个重要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传颂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