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和御制江东桥诗 其二

石梁高架奠长江,要路通津总帝乡。
一代规模天广大,万年功业日昭彰。
吾皇制作亲曾赐,臣下赓歌孰敢当。
圣子神孙承大统,愿言鸿祚永延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钦和御制江东桥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释宗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壮丽的江水、桥梁为画面,通过赞美皇帝的功绩来表达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祈愿。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玉作阑干石作梁,银河清夜共辉光。
    经营自出天工妙,锼琢仍归匠者良。
    大驾亲临观气象,群臣载拜献词章。
    谁知千古不磨迹,地久天长转更彰。

  2. 作者简介

  • 释宗泐,明代僧人,字季潭,浙江临海人,俗姓周。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学习《心经》、《金刚经》、《楞伽》等诸多经典,并在胡惟庸案中因直言进谏而免于一死。他在江浦石佛寺圆寂。
  1. 作品鉴赏
  • 诗中以玉石建造的栏杆和石头作为桥梁为景,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银河清夜共辉光”描绘了夜晚银河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 在结构上,此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押韵严谨,对仗工整。全诗通过对皇帝功绩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宗泐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明代中期文人的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1. 历史背景
  • 《钦和御制江东桥诗》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这一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展现了明代初期的盛世景象。
  1. 社会意义
  • 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状况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

《钦和御制江东桥诗》不仅是明代诗人释宗泐的杰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优美的文学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