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茭笋夏如玉,龙井杨梅旧有名。
白发故人千里去,青山独客此时情。
呼猿洞口萝龛老,石蟹泉头茗碗清。
回首天涯来往迹,海门潮落又潮生。
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是明代僧人释宗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是一首描绘离情别绪的诗作。诗中“西湖茭笋夏如玉,龙井杨梅旧有名”一句,通过对杭州西湖茭笋和龙井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此外,“白发故人千里去,青山独客此时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孤独之情。诗人在送别之际,感慨万千,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体验的结合,传达了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从文化角度来看,《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当时社会动荡,但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文化发展,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同时,诗歌也展示了佛教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通过描述寺庙、僧侣以及修行生活,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在艺术形式上,《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体现了宋诗的豪放与元诗的清新相融合的特点。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势,又不失清新脱俗的韵味。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展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
《送怀以仁法师归钱塘》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意蕴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作为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这首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