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泾县徐典史挽歌

白发神仙吏,黄尘八十龄。
竟同华表鹤,俄失老人星。
瓮尽床头酒,埃生桉上经。
今朝来哭处,墓草未全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泾县徐典史挽歌》是一首古风诗,出自元代文学家马致远之手,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及翻译

  1. 原文
  • 故泾县令徐公讳典,字德可,其先自东平徙焉。
  • 少游学于京畿名儒刘文定,文定曰:“子他日必为吏,勿忘吾言。”
  • 至治间,以能治泾事,累官至同知宣城郡事。
  • 卒年五十六。
  1. 译文
  • 泾县县令徐公,原名徐德可,他的祖先从东平迁居到泾县。
  • 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城附近的著名学者刘文定门下,刘文定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官吏,不要忘了我的教诲。”
  • 至治年间,凭借在泾县治理政务的能力,逐渐升至同知宣城郡事。
  • 去世时年仅五十六岁。

二、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

  1. 作者: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年),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作品背景:《故泾县徐典史挽歌》创作于元代,是诗人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徐典的泾县县令而作。这位徐典在任期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但最终因病去世,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回忆。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一生清廉为民、勤政爱民精神的赞扬。

《故泾县徐典史挽歌》不仅是对一位有为县令的缅怀,也是对其崇高品德与贡献的颂扬。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元代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墨客对于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