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得阳春有脚忙,小园桃李已争芳。
人生风月惟真性,谁遇莺花不倒觞。
休把功名嗟老鬓,且供人事笑他乡。
我知塞上翁心事,得失无关心自凉。
和祈主事春日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祈主事春日韵》是明代诗人苏仲创作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形式,体现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感悟。苏仲,字亚夫,顺德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壬戌(一五〇二)进士,曾任户部主事等职,后因忤逆宦官刘瑾而出为岳郡散官。
苏仲在《和祈主事春日韵》中,描绘了一幅春日小园的生动画面。诗句“怪得阳春有脚忙,小园桃李已争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春风吹动着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仿佛春光的脚步匆匆而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充满活力的自然之中。
苏仲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真性的理解和追求。诗句“人生风月惟真性,谁遇莺花不倒觞”表达了他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状态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风月之美,而不是被世俗所迷惑。这种对真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真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和祈主事春日韵》中,苏仲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知塞上翁心事,得失无关心自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然,即使面对人生的得失和荣辱,也能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动摇。
《和祈主事春日韵》作为苏仲创作的七言律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真性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