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两之竹制

绝艺从来出胜流,虽然寸竹并球镠。
人逢古貌馀高致,手运神工得冥搜。
莫谓雕虫娱晚俗,须知镂玉重虞周。
典章久弃无人识,寒暑荒丘一老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关于作品《赠沈两之竹制》的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赠沈两之竹制》的作者是苏渊,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文人。苏渊以其精湛的文才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2. 创作背景:据《赠沈两之竹制》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永明八年,即公元490年,这时期正是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高度发展的阶段。此时期,中国文人墨客在文学创作上追求高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3. 作品原文:文章开头描述了与沈两之交流的情形,提到“烛未及跋,得数两,起赠沈曰:‘此谓冰丝,赠君造以为冰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赠送给沈两之的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的扇子。这种材料的珍贵在于其能够产生清凉的感觉,如同冰一样让人感到清爽。
  4. 作品特点:《赠沈两之竹制》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描述,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赠沈两之竹制》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