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
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
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昭君词 其十四》是明代学者罗洪先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作品当中,罗洪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远嫁和亲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作者背景:罗洪先是明代的地理制图学家,他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罗洪先不仅精通地理学,也是明代文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等。
作品原文:《昭君词 其十四》中,罗洪先写道:“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这句话描绘了昭君远嫁匈奴的情景,她身披战袍,带着无尽的悲伤和无奈,踏上了漫漫长途。
罗洪先的《昭君词 其十四》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