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
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昭君词 其十四
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注释】
- 见说:据说
- 苍梧:指广西的梧州地区
- 杳霭(yǎo):模糊不清,朦胧
- 帝子:古代帝王的儿子,这里指王昭君
- 波澜:比喻波涛
- 湘竹:湖南产的细竹
- 作斑:形成斑点
【翻译】
- 据说在苍茫的梧州,隐约可见波涛中的君王身影,他何时能归来?
- 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遗憾,泪水洒落如千万行湘竹,却未能将哀愁染红。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昭君远嫁边疆的凄美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矛盾心情。昭君作为汉朝的和亲使者,远赴匈奴,体现了国家安定和民族和睦的愿望。然而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大局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不禁感伤于自己的无奈与牺牲。诗中“胡沙恨是无湘竹”一句,不仅表现了昭君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