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弦管奉君王,明月楼中夜未央。
出塞声高调不得,由来此曲断人肠。

《昭君词 其十》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通过描绘昭君出塞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谁将弦管奉君王:这句表达了演奏者为君王演奏乐器的场景。弦管在古代常用于宫廷音乐,演奏者以此向君王献艺。这反映了古人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利用,也展现了君王对音乐的喜爱和重视。
  • 明月楼中夜未央:明月象征着清辉和美好的时光,楼中则指代一个安静、雅致的环境。夜未央意味着夜晚还未结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主题。
  • 出塞声高调不得:这句描述了演奏出的曲调高昂激越,但因某种原因(或许是政治原因)无法传达到边疆。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音乐艺术的限制,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艺术自由表达的渴望。
  • 由来此曲断人肠:这句总结了前面的描述,指出这首曲子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其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悲伤和无奈。
  1. 译文注释
  • 谁将弦管奉君王,明月楼中夜未央。
  • “谁将弦管奉君王”:指谁在为国王演奏乐器。
  • “明月楼中夜未央”:在明亮的月光下,楼中之夜尚未结束。
  • 出塞声高调不得,由来此曲断人肠。
  • “出塞声高调不得”:尽管演奏出的曲调高昂激越,但因某种原因(或许是政治原因)无法传达到边疆。
  • “由来此曲断人肠”:这首曲子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其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悲伤和无奈。
  1. 作品赏析
  • 艺术表现:罗洪先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场景。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体验到诗中所传递的情感。
  • 主题思想:诗中不仅展示了昭君的生平,还通过音乐这一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这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呼唤。
  • 语言风格:罗洪先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情感。这种风格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解析,可以看到罗洪先将历史、人物和文化融入诗歌之中,创造出了一首既展现个人才华又富有深意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