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梅台赴贵州总宪

新恩豸服岭南还,绣斧乘春下百蛮。
三楚别来初转夏,五溪西去但逢山。
简书夜傍星河远,画戟晴临雉堞间。
谁数牂牁通汉使,王章今过七星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梅台赴贵州总宪》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作者背景均与明代有关,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和方志学方面的成就。

从文学角度来看,《曾梅台赴贵州总宪》以其深邃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罗洪先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方志学家,其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诗歌的形式,罗洪先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贵州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的勾勒,诗人间接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及边疆政策。这不仅是对贵州地区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隐喻性反映。诗中的“简书夜傍星河远”和“画戟晴临雉堞间”等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比喻,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边疆防御的重要性。这种通过自然景观来隐喻政治事件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曾梅台赴贵州总宪》不仅因其艺术上的精湛而值得称道,也因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它,人们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墨客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