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俱如故,音容尔竟沈。
可怜一抔土,遂隔九原深。
执手难凭梦,何言可寄心。
亦知年向老,犹自泪难禁。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一》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深沉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亡弟造夫的无尽思念和深深的哀悼。
诗中“骨肉俱如故,音容尔竟沈”一句,描绘了尽管兄弟二人身体依旧亲近,但已无法在现实世界中相见,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无奈与哀伤。这两句简洁而有力,直接点明了主题,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歌的核心情感。
“可怜一抔土,遂隔九原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剧性的感受。诗人用“一抔土”比喻亡兄的身体,将其比作被埋葬的土堆,象征着他永远留在了这个世间。而“遂隔九原深”则意味着与亡兄之间的生死相隔,难以跨越。这样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痛。
“执手难凭梦,何言可寄心”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诗人与亡弟之间因距离而形成的隔阂以及心灵沟通的难题。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使再怎样努力去回忆、去想象与亡弟相依的情景,也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徒增心中的遗憾和悲伤。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揭示了人与人关系中的某种普遍状态。
“亦知年向老,犹自泪难禁”这两句,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虽然诗人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会慢慢变老,但面对这种失去挚友的悲痛,仍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这反映了诗人对亡友深厚的感情以及面对现实时无法逃避的哀伤。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一》不仅是罗洪先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也是明代文人普遍关注的话题——生死、友情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罗洪先的艺术成就,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