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歌

三山标海裔,五岳名中州。
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
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郁郁蟠荒陬。
阴崖犹遗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禹乘四载尧为忧,穷源不过岷山幽。
穆满驱车度黄竹,瑶池觞酒空淹留。
秦皇东封汉西祀,汾阴社首纷悠悠,惜哉兹山谁见收。
圣人开天四海一,大开明堂朝万国。
九州之外更九州,山经海图不可极。
輶轩四出如流星,却视点苍同内域。
我昔待诏金门前,送僧曾赋还山篇。
僧还空山席未暖,我随浮云落天边。
此时回首望山雪,其奈徽纆相拘牵。
神宫玉女应笑我,丹梯有路无由缘。
折兰城头逢使客,官似郑虔头未白。
自言本是山中人,偶著儒冠事文墨。
世人号我章句师,余心自许中林缁。
楞伽诵罢无一语,客至懒谈康乐诗。
金樽绿酒劝人饮,手中自嚼青杨枝。
明朝惜别还分手,萝月西风待君久。
若过东林问远师,天上相逢还忆否。
闻道山中无四时,院院僧闲花满蹊。
李白东还定有日,为君拂石留新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苍山歌》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探索。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点苍山歌》:

  1. 作者简介
  • 张羽(1350年—约1400年),字凤雏,号东山,又号烟波钓徒、烟波道士、东瓯布衣等,汉族,温州永嘉人,元代著名诗人。他与杨维桢、高则诚、郑交甫并称“元末四杰”,其诗风独特,既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也有豪迈激昂的边塞诗,还有深沉含蓄的哲理诗。
  1. 诗歌原文:《点苍山歌》共有两首,其中一首为《点苍山歌》,另一首为《点苍山歌赠雪屏赵考功》。这两首诗都以点苍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其中,《点苍山歌》描绘了点苍山的自然美景,而《点苍山歌赠雪屏赵考功》则是诗人在与友人共赏山景时所作,充满了友情与诗意。

  2. 诗歌主题

  • 赞美自然:诗中通过对点苍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赞美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2^]。
  • 抒发情感:作者以山水为媒介,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 寓意深远:诗歌中的许多意境和比喻,如“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蒙舍当年控百蛮,山水中间凿两关”等,都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寓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1.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炼: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结构严谨:诗歌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起承转合之间,情感起伏跌宕,令人回味无穷。
  • 意象生动:诗中的山川、河流、草木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生命活力,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1. 创作背景
  • 元末明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 张羽的创作也受到了其他文人墨客的影响,如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风格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地位
  • 《点苍山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元末明初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 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被后世广泛赞誉,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社会影响
  • “点苍之歌”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化符号,一直被后人传颂和吟咏。
  • 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赞美,至今仍能引起人们共鸣,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乐观。
  1. 现代评价
  • 当代学者和文艺评论家普遍认为,《点苍山歌》是元末明初诗歌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诗中的语言和意境对现代诗歌创作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为现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点苍山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了解和欣赏《点苍山歌》都是一次难忘的文学之旅,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