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梁太宰雕桥庄

曳履班头蚤乞身,高风北斗弁嶙峋。
即看乔木槐阴旧,又见孙枝奕叶新。
徐勉不妨风月趣,山公原是竹林人。
不须更勒平泉石,领取莺花岁岁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梁太宰雕桥庄》是明代诗人李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李标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其创作背景主要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作为明朝后期的文人,李标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题梁太宰雕桥庄》便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品。
  2. 诗歌内容:《题梁太宰雕桥庄》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宁静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别业古城西”、“悠然此得栖”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地偏谷口静”、“堂构看新筑”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建筑和文化的敬仰之情。此外,“羊求应数过,三径可攀跻”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五言律诗,《题梁太宰雕桥庄》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例如,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绿野名园领上游,风云犹为护平畴”与“槐庭瑞绕音声树,莲沼花藏太乙舟”相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和和谐之美。在结构上,整首诗以“题梁太宰雕桥庄”为核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形成了一种由表及里、由景及情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题梁太宰雕桥庄》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