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嗣
首先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逐句释义: - “凭阑”:在高高的楼上,倚靠在栏杆上。 - “高楼秋气正萧森”,高楼之上,深秋的气息弥漫四周,环境显得十分冷清而寂静。 - “罢酒凭阑且独吟”,放下酒杯后,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低吟。 - “何处吹箫催暮雨”,询问在何处可以听到悠扬的吹箫声,伴随着黄昏的雨声。 - “有人孤策倚荒林”,有人在荒凉的树林中独自骑马。 - “癖如米芾差存石”
注释: 1. 仙圃宜秋色,相将恋夕曛:仙圃适合秋天的颜色,我们相互依恋着黄昏的余晖。 2. 松青新濯雨,槐古旧侵云:松树的新绿刚被雨水洗涤过,槐树古老而陈旧的枝叶覆盖着云层。 3. 竹牖池光合,山楼石翠分:竹窗下的池塘与阳光交相辉映,山楼的石头色彩斑斓。 4. 凤箫遗韵在,拟向月中闻:仿佛还能听到凤凰箫的余音,我打算在月夜中聆听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仙圃、晚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手法。首先要求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然后分析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并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1) “坐王氏园亭作”:坐在王氏的园林中,即在园亭中作诗。王氏,指作者友人王安国之妻王氏;园亭,指王氏所居之地。 (2) “秋向郊原静处寻”:秋天来到郊外的安静的地方去寻觅。 (3) “古墙围绕荜门深”:古老的围墙围绕着破旧的屋门,十分幽深。荜门,简陋的门户。 (4)
【注释】 1. 学圃:种植蔬菜。 2. 断酒:戒酒,不喝酒。 3. 官如叶:形容身体虚弱得像叶子一样。 4. 资身杖倚藤:靠着手杖。资身,靠身体。 5. 四壁一篝灯:四周都是墙壁,只有一盏蜡烛。 6. 念友增予愧:想念朋友使我更加感到惭愧。 7. 言归尚未能:想回去还没有能够。 【译文】 种菜学着做菜圃,戒酒欲做和尚。 抱着病在官位上,像树叶一样软弱。 依靠着身体靠着手杖,只靠着藤蔓。
【注释】 冉冉:渐渐。山城:指山间小镇。萧萧:形容风声、雨声,像秋风吹叶、秋雨打叶的声音。碧水隈:指清澈的溪流。浮云直北去:指天空中的白云随风飘向北方。寒色满空来:指天空中阴云密布,天气寒冷。黄叶辞林急:指树叶纷纷飘落。秋声遇物哀:指秋天的萧瑟之声触动万物,使人感到哀愁。田家阡陌惯:指农村的道路和田间小路都习惯在下雨时被雨水冲刷干净。风雨不曾回:指农村的田野上从未见过雨后泥泞的情形。 【赏析】
【注释】 题画二首 其二:灌木阴阴溪水斜,溪头鸥鹭浴晴沙。 春潮退后风生急,鱼网船梢挂落花。 注释:溪水的两岸长满了灌木丛,水流倾斜而下,水面泛着微波。溪头的鸥鸟和鹭鸶在水中嬉戏、游玩。春天的潮水退去之后,岸边的芦苇荡起阵阵微风吹拂过来。渔民们把捕鱼的工具悬挂在船梢,等待鱼儿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的题诗,诗人通过观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全诗语言平易,意境优美
诗句翻译: 老去登临怯仗藤,好山不上最高层。 译文: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对登山产生了畏惧,因为高处的风景虽然壮丽,但是攀登的过程却让人感到恐惧。我喜欢欣赏山下的美景,而不是追求山顶的风光。 注释: 1. 登临:指攀登山巅。这里的“登临”表达了作者对山之向往但又害怕高远的心理状态。 2. 怯杖藤:指由于年岁增长而对攀爬产生的恐惧。 3. 上:向上攀登到最高处。 4. 好山:指美丽的山峦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题梁太宰雕桥庄 - 这是诗的题目,暗示了诗人在雕刻精美的桥梁旁的庄园。 2. 爽气朝来映水滨 - 早晨的凉爽气息与河水相映成趣。 3. 天开胜地老元臣 - 此句表明这个庄园是一块风水宝地,曾经是位老大臣的居所。 4. 敢忘丹陛非常眷 - 诗人敢于忘记皇帝(天子)的特别恩宠和关怀。 5. 弥系苍生隐后身 - 诗人用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来关心和保护百姓。 6. 古道犹存花竹静
家兄至 兄弟半年别,相寻屡梦寐。 家兄来时已半年,我们彼此思念不已。 书言春当来,旦暮劳占计。 书信中说春天即将到来,我每日盼望他的到来。 马足已到门,远盼犹天际。 他骑着马已经来到了门前,但我仍远远地眺望着。 宜欢不暇欢,交零涕与泗。 应该欢笑却无暇欢笑,泪水和雨水交融。 须发似曩时,齿缺声音异。 他的胡须和头发似乎回到了往日,但牙齿已缺失,说话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 喟然感岁华
注释: 青阳:指春天,青阳是古代对春的称呼。膏(gāo):肥沃的土地,引申为土地肥沃。动郊原:惊动了郊外的原野。玉缻(zhōng):古代的一种车饰,用玉装饰的车盖。乘时出应门:趁着好天气出门迎接宾客。于今:如今,到现在。祈谷:祈求丰收。君恩:君主的恩惠。西畴(chóu):西边的田地。柳带:杨柳环绕着。宫云暖:皇宫里的云彩温暖。上苑(yuàn):皇家园林。稼雨繁:庄稼在雨水中生长得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