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秋气正萧森,罢酒凭阑且独吟。
何处吹箫催暮雨,有人孤策倚荒林。
癖如米芾差存石,懒似嵇康并废琴。
早已投闲吾计得,入山何必更求深。

首先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逐句释义
  • “凭阑”:在高高的楼上,倚靠在栏杆上。
  • “高楼秋气正萧森”,高楼之上,深秋的气息弥漫四周,环境显得十分冷清而寂静。
  • “罢酒凭阑且独吟”,放下酒杯后,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低吟。
  • “何处吹箫催暮雨”,询问在何处可以听到悠扬的吹箫声,伴随着黄昏的雨声。
  • “有人孤策倚荒林”,有人在荒凉的树林中独自骑马。
  • “癖如米芾差存石”,形容自己的爱好或习性,仿佛米芾那样对石头有着特别的喜爱,但可能只是依稀残留。
  • “懒似嵇康并废琴”,说自己像嵇康那样厌倦了弹奏乐器的生活。
  • “早已投闲吾计得”,已经决定过一种悠闲的生活。
  • “入山何必更求深”,表示进入山林也不需要追求更深入的探索,意味着满足于现状。
  1. 关键词注释
  • 「凭阑」,高楼上栏杆的倚靠。
  • 「高楼」,指代建筑本身,也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地位或境遇。
  • 「秋气」,秋天特有的气息。
  • 「萧森」,形容环境或气氛寒冷、萧条。
  • 「罢酒」与「独吟」结合,描绘了一个文人在饮酒之后独自沉思的情景。
  • 「吹箫」、「暮雨」与「荒林」联合,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向往。
  1. 译文
    站在高高的楼宇上,秋风瑟瑟,周围一片萧索。放下酒杯,诗人独自倚靠着栏杆,低声吟诵。不知何处传来了悠扬的箫声,似乎在催促着傍晚的细雨。还有人在荒凉的树林中骑马行走。我的兴趣爱好就像米芾那样偏爱石头,但却并不执着;我对音乐的热爱也像嵇康一样,已经厌倦了弹奏乐器的生活。我已经决定过一种悠闲的生活,不再追求更深的东西。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位文人在秋天的感慨与自省。首句“凭阑”直接点题,引出了整个诗的主题——在高处凭栏远眺,感受秋天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罢酒”、“独吟”、“吹箫”、“暮雨”、“荒林”等意象,构建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这种画面感让人联想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状态的思考和抉择。

结尾部分则以“早已投闲吾计得,入山何必更求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既然已经选择了一条悠然自在的生活道路,那么进一步的追求就变得不再必要了。这里的“投闲吾计得”可以理解为对当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满足,而“入山何必更求深”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即使身处山林之中,也不需过于深入地探寻或寻求更多的意义,只需享受当下的美好即可。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