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仲子

伊人结客少年场,芳草长亭正夕阳。
忽见双鱼来万里,始知尺素下三湘。
布衣然诺轻朱建,冠盖纵横忆郑庄。
郢曲自来多白雪,迟君早晚赋长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黎仲子》是明朝魏学礼创作的一首作品。该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与朋友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魏学礼,字季朗,明苏州府长洲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才名在文学界广受认可,不仅与刘凤共相唱酬,还合刻其诗名为《比玉集》。魏学礼以岁贡之身份出任润州训导,后被擢为国子学正,并受命校雠《十三经注疏》,后因政治原因被罢官归隐。
  1. 诗作原文
    伊人结客少年场,芳草长亭正夕阳。
    忽见双鱼来万里,始知尺素下三湘。
    布衣然诺轻朱建,冠盖纵横忆郑庄。
    郢曲自来多白雪,迟君早晚赋长杨。

  2. 诗歌解析

  • 第一段:”伊人结客少年场”描绘了主人公年轻时结伴而行的场景,”芳草长亭正夕阳”则表现了他们行走中所见的自然美景和时光流转。
  • 第二段:”忽见双鱼来万里,始知尺素下三湘”反映了书信往来所带来的意外惊喜和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感情的体现。
  • 第三段:”布衣然而诺轻朱建,冠盖纵横忆郑庄”表达了主人公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从容不迫和智慧。
  • 第四段:”郢曲自来多白雪,迟君早晚赋长杨”则暗示着尽管诗人自己可能没有机会亲自创作如此高雅的文学作品,但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欣赏到朋友的创作。
  1. 文化背景
  • 魏学礼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明朝时期文人间的交往方式及文化氛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通过诗歌、书信进行交流已成为常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
  1. 艺术特点
  • 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郢曲”象征着高洁的音乐,而“三湘”则暗示了远方或他乡的意境。诗中的对比手法,如“布衣然诺”与“冠盖纵横”,展示了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对待友情的态度,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对友情的赞美和颂扬。通过对友人的深情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未来成就的期望。这种友谊超越了物质利益,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赠黎仲子》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魏学礼对其朋友深厚情谊的一种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读者在欣赏这首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人际相处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