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夜对月

袅袅凉风夕,纷纷零露时。
秋来看明月,风露已如斯。
况对西园酌,兼怀康乐诗。
山中有桂树,今夜足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十五日夜对月》是明代诗人薛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作者简介
  • 薛蕙:薛蕙,字君度,号翠屏山人,生于明弘治三年,卒于正德四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1. 诗歌原文
  • 袅袅凉风夕,纷纷零露时:描绘了夜晚微风轻拂和露水纷飞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 秋来看明月,风露已如斯: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晚上独自欣赏明月时的感慨,以及此时凉爽的风和露水的意境。
  • 况对西园酌,兼怀康乐诗:提到诗人在西园中饮酒作诗,同时回忆起与友人共饮的康乐之诗。
  • 山中有桂树,今夜足相思:以山中的桂树为象征,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夜的凉风、露水的纷扰与明月的清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
  • 主题表达: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以及因思念而感到的孤独和哀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情和乡愁的深刻感慨。
  1. 文学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 社会环境: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士子们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官场的复杂与个人情感的矛盾。这种环境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

《七月十五日夜对月》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通过这首小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明月下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