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夕,纷纷零露时。
秋来看明月,风露已如斯。
况对西园酌,兼怀康乐诗。
山中有桂树,今夜足相思。
【注释】
袅袅:形容风声。
凉风:秋风。夕:傍晚。
纷纷:众多的样子。
零露:指露珠。时:常常。
秋看明月:秋天观赏月亮。
西园:泛指园林。康乐,即谢灵运,曾为永嘉守。
足:满足、足够之意。
【赏析】
《七日夜对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至德年间,当时诗人因战乱流离,寄居夔州。七月十五日,诗人看到皎洁的月亮,想起了自己与妻子在长安生活的欢乐时光,感慨万千。全诗四联,第一、二联写景,第三联抒情,第四联以物象作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情怀念。
首联写景:“袅袅凉风夕,纷纷零露时。”这两句描写的是晚凉时分的景象。袅袅,形容风声。凉风,秋风。夕,傍晚。纷纷,众多的样子。零露,指露珠。时,常常。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晚景。“袅袅”形容风声,给人以悠扬、舒缓的感觉;“纷纷”则给人一种纷繁、杂乱的感觉。而“凉风”则是夜晚特有的自然景物,给人们带来了清凉的感觉,使人们感到舒适、惬意。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晚景中的风和露来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颔联抒情:“秋来看明月,风露已如斯。”这两句是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所发出的感慨。诗人看到了美丽的秋月,想到了曾经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秋来看明月”,这里的“秋”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明月的情景;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思念妻子的时候,想到妻子也在秋天的夜晚欣赏明月的情景。无论哪种理解,都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诗人看到明月之后,又想到了“风露”,这里“风露”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景物,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看到明月之后,感到了一种孤独、寂寞的心情,这种感觉也与风、露相吻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刻。这两句是对前文景色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颈联抒情:“况对西园酌,兼怀康乐诗。”这两句是诗人在饮酒之际所发出的情感。诗人此时正在饮酒,而酒又是文人雅士们常用的饮品之一,因此饮酒可以看作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诗人看到美丽的秋月之后,又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不禁感慨万千。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妻子的思念,还源于诗人自身的孤独、寂寞之感。诗人在饮酒之际,不禁想到了自己曾在西园饮酒的情景,而那时正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如今诗人独自一人饮酒,不禁怀念起过去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而诗人还想到了自己曾写下的康乐诗,这些诗都是诗人在与妻子相处时创作的,如今却只能在饮酒之际才能想起妻子,不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这两句是对前文饮酒情景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尾联抒情:“山中有桂树,今夜足相思。”这是诗人在饮酒之际所发出的感慨。诗人看到美丽的秋月之后,又想到了自己曾在西园饮酒的情景,而那时正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如今诗人独自一人饮酒,不禁怀念起过去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而诗人还想到了自己曾写下的康乐诗,这些诗都是诗人在与妻子相处时创作的,如今却只能在饮酒之际才能想起妻子,不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而诗人又在山上看到有一棵桂树,这棵桂花树正好象征着团圆之意。于是诗人不禁产生了一种相思之情,觉得只有将这种相思之情寄托于这棵桂花树,才能表达他对妻子的感情。而今晚正好是中秋节,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与妻子在这个节日里共同赏月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分。这两句是对前文饮酒情景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美丽的秋月、西园饮洒、康乐诗以及山上桂花树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厚的感情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