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渡淮

风雨渡长淮,波浪何冥茫。
两仪混不分,恍若窥洪荒。
舟人贪利涉,片席就空翔。
翩翩入烟雾,随风任低昂。
北岸泊水驿,暮雨益淋浪。
且喜对官烛,粲烂竟夕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渡淮》是明朝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渡淮途中的风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薛瑄(1392-1464),字德温,号敬轩,明代山西河津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曾官至御史、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并曾参与机密。他的理学思想以程朱学派为宗,主张理在气中,与朱熹的理先气后观点有所不同。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理学功底和对人生的哲思。
  2.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雨中渡淮》
  • 译文:风雨渡长淮,波浪何茫茫。两仪混不分,恍若窥洪荒。舟人贪利涉,片席就空翔。翩翩入烟雾,随风任低昂。北岸泊水驿,暮雨益淋浪。且喜对官烛,粲烂竟夕光。
  1. 诗作赏析
  • 意象生动:诗中的“两仪混不分,恍若窥洪荒”形象地描述了风雨交加时天地混沌、渺茫的景象,使人联想到宇宙未开时的浑朴状态。
  • 意境深远:通过对舟人渡河的情景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顺应自然的哲学境界。
  • 情感丰富: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哲思。
    4.** 创作背景**:
  • 《雨中渡淮》创作于薛瑄渡淮之时,当时正值风雨交加,波涛汹涌,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诗中的“片席就空翔”等句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渡淮时舟人乘风破浪的情景。
  •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雨中渡淮》作为薛瑄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更在思想上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哲学观念。这首诗不仅是薛瑄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