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怀古

淮阳古名郡,卧治有昔贤。
禁闼不可留,遗想增慨然。
顾我岂其俦,宠擢何连连。
本乏实德称,重为虚名牵。
抚心益自愧,怀人遂成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阳怀古》是一首唐代文学作品,它出自李密之手,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对历史和时事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密,字玄邃,出生于唐朝初年的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他是隋末民起领袖之一,与另一起义领袖杨玄感一起反对隋朝。李密在起义失败后,被迫改名隐姓埋名,在淮阳地区度过艰难岁月。他的这段经历使他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思考,这成为了他创作《淮阳怀古》的灵感来源。
  2. 原文节选:《淮阳怀古》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进一步描绘了淮阳地区的荒凉景象,而“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孤独感受。最后两句“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3. 主题思想:《淮阳怀古》主要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和英雄末路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淮阳这一地名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情,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历史英雄未能实现抱负的惋惜。
  4. 情感表达: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较为哀婉、沉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淮阳地区的秋景,通过对比昔日的英雄事迹与当下的凄凉境遇,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深深感慨。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与困境。

《淮阳怀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一段文化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感受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