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云梦

云梦行看近,肩舆趁晚凉。
稻塍新穗吐,莲沼落红香。
密树隐茅屋,芜堤系野航。
霜台绝萧洒,容我得徜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至云梦》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在宁静秋日傍晚的所感所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哲理的文学画卷。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与特点:

  1. 诗歌内容概述
  • 行观景象:诗中开篇“云梦行看近”描绘了作者远眺云梦之景,通过“肩舆趁晚凉”传达出作者乘轿游览时的惬意心情。
  • 描写细节:接下来“稻塍新穗吐,莲沼落红香”,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稻谷成熟、莲叶飘香的景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秋天丰收的画面。
  • 环境氛围:“霜台绝萧洒,容我得徜徉”反映了晚秋的凉爽天气和作者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这里的“霜台”象征着季节更迭中的清冷,而“徜徉”则表达了自由漫步于大自然之中的愉悦。
  1.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稻塍”、“莲沼”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物,还隐含着丰收与和谐的寓意,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 节奏韵律:通过对偶句式的巧妙安排,如“云梦行看近”,“肩舆趁晚凉”,诗的节奏感得以加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趁晚凉”到“得徜徉”,反映出一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1. 思想内涵解读
  • 自然与人的关系: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强调了自然界的美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 人生哲学思考: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宇宙规律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 艺术追求:诗作中蕴含的美学追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捕捉上,更在于对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晚至云梦》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