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好静者,放情丘壑间。
樽前流水远,窗外白云闲。
孙子诗书熟,交亲礼数宽。
百年今已矣,凉月满柯山。
挽江处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江处士》是明代黄衷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黄衷,字子和,广东南海人,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曾任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等职,并有政绩。在云南、湖广等地也有过治理,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黄衷的《挽江处士》展现了他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友人的深情。
作品原文:白猿洞下感秋人,梦断塘蒲掩葛巾。文藻旧齐梁太子,家声遥系汉宗臣。鱼肠蜿蜿铜花冷,马鬣累累石笋春。莫恨无人昌世绪,青袍今是席中珍。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诗中的“文藻”和“家声”代表了友人的文化素养和家族荣誉,而“鱼肠”和“马鬣”则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和人事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世的哀悼。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通过简洁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传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如“白猿洞”、“梦断塘蒲”、“鱼肠”、“马鬣”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美感又富有哲理性。
文化背景:薛瑄是明代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薛瑄的门徒遍布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派别。薛瑄的思想不仅在学术界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挽江处士》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黄衷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黄衷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代文化和理学思想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