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东流赖禹功,水环萧寺亦朝宗。
郊原有路通车马,城郭无山碍鼓钟。
佛大比天谁广阔,僧闲与月共从容。
明朝我复趋朝去,又隔云山几万重。
游大佛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大佛寺》是诗人赵熙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大佛寺时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以及内心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尤以词曲见长。赵熙的作品兼宗唐宋,以敏捷著称,其峨眉诸诗多次为人传颂。他的政治生涯亦颇为传奇,曾任职于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其抗直敢言而闻名清季。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巴江落日水溶溶,古寺梅花已仲冬” 描述了在大佛寺外的巴江东岸,夕阳西下,江水波光粼粼,古刹中的梅花也已进入了冬季时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萧瑟的美。
- 翻译版本:”The river in the sunset glows, ancient temples bloom with cherry blossoms at the end of winter.”
- 诗歌解析:《游大佛寺》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佛寺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的情怀。
大佛寺的历史背景:大佛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以其千佛石窟造像闻名,其中弥勒石佛高达16.3米,两膝相距10.6米,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大佛寺不仅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也是天台宗的重要祖庭之一。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文,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等。
景区特色与活动:除了大佛寺本身,景区内还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的特色景观和活动,如般若谷、佛心广场、木化石恐龙园、露天弥勒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参观体验。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大佛寺》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大佛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