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冯显甫 其二

客从远方来,遗我爨下桐。
饰以金玉徽,掺之山水中。
知音苟不存,将母束薪同。
喟然感雍门,挥泪方未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冯显甫·其二》是明代诗人潘之恒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求、友情易逝的感慨。

诗中“客从远方来,遗我爨下桐”开篇便以客人的到来为背景,暗示了友谊的开始。随后,诗人以“饰以金玉徽,掺之山水中”形容朋友给予的礼物不仅是珍贵的物品,更是深厚的情谊象征。这两句通过物象的使用,展现了礼物的双重意义——物质和精神的交融。

“知音苟不存,将母束薪同”反映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无奈。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而“母束薪同”则形象地比喻没有知音时的生活状态,如同无依无靠的母亲只能依靠柴火取暖。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求索的心境。

“喟然感雍门,挥泪方未终”则是对知音不在时的感慨和悲伤。其中“喟然”一词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叹息和哀叹,“感雍门”则指代诗人因知己已逝而感到的痛苦和失落。最后,“挥泪方未终”强调了这种悲伤情绪的持久和深刻。

《赠冯显甫·其二》作为潘之恒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表达方式,进而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