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庆寺达上人

问讯江干白足僧,妙龄传得祖师灯。
苦吟竹里肩山耸,晏坐萝间性海澄。
染翰勇磨千锭墨,看云闲拄一枝藤。
黄尘笑我劳行役,拟借清凉散郁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永庆寺达上人》是明代诗人刘泰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泰,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也见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刘泰的作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2. 诗歌原文:问讯江干白足僧,妙龄传得祖师灯。苦吟竹里肩山耸,晏坐萝间性海澄。染翰勇磨千锭墨,看云闲拄一枝藤。黄尘笑我劳行役,拟借清凉散郁蒸。
  3. 诗歌赏析:《寄永庆寺达上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面,同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的“苦吟”与“晏坐”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染翰”“看云”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洒脱。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还蕴含着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4. 历史背景:明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寻求精神寄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泰的诗歌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既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也蕴含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5. 文化意义:《寄永庆寺达上人》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寄永庆寺达上人》不仅是刘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学习,不仅能提升文学修养,还能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