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少

河洛呈天瑞,嵩高协地灵。
云连平野白,日拥万峰青。
应宿中为火,居方镇是星。
上公崇秩祀,贝阙俨仪形。
历代陈圭璧,层峦列障屏。
瑶函开宝箓,绛节引雕軨。
客有吹笙岭,僧留面壁亭。
鹤能骖叱驭,石亦解谈经。
玉井涵仙液,金壶注净瓶。
丹砂因颂显,青鸟应时停。
箕颍瓢无迹,浮丘洞自扃。
柏犹称汉将,槐更肇秦庭。
演法曾留偈,登封早勒铭。
霓裳侵晚度,清梵夜深听。
暮霭吟枫叶,朝霞覆茯苓。
烟岚晴袅袅,花雨昼冥冥。
月冷虚堂钵,风传高阁铃。
十年尘外想,百念静中宁。
倏尔超三界,悠然小四溟。
采真疑汗漫,泛泛愧流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嵩少》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读:

  1. 作者介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历任刑部尚书等职,后因事被革职。工诗,倡导神韵说,为当时诗坛领袖人物之一。
  2. 诗歌原文:祖道青门秋气深,川原风叶乱寒砧。嵩云洛日遥相忆,魏阙江湖共此心。八节滩高晴亦雨,三花树古昼长阴。陵阳归去名僧社,却听微钟忆少林。
  3. 主题内容:《送愚山游嵩少》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王士禛对友人游历嵩山的深情厚意。诗人用“八节滩高晴亦雨”等自然景象,比喻友人的行程多变和旅途中的艰辛;“却听微钟忆少林”则表达了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
  4. 艺术特色:王士禛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审美情趣。同时,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神韵派的典范。
  5. 文化意义:《游嵩少》不仅体现了王士禛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嵩山的向往和崇拜。嵩山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其文化地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这首诗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游嵩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审美趣味,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