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恤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嵩山的壮丽景象和传说故事。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游嵩少 - 游览嵩山,少指年轻。 2. 河洛呈天瑞 - 黄河和洛河流经中原,象征祥瑞。 3. 嵩高协地灵 - 嵩山高峻,与天地灵气相协调。 4. 云连平野白 - 天空中的云朵连接着广阔的田野,呈现出一片白色。 5. 日拥万峰青 - 太阳照耀着万座山峰,使得山峰呈现出青色。 6. 应宿中为火 - 据说嵩山上有一座庙宇
坐白兆山房 其一 平生抱微尚,终岁栖禅林。 远彼尘市喧,眷此山水清。 钟磬一以寂,有鸟嘤嘤鸣。 乍听似弦歌,兴阑激哀音。 出谷定何日,怆焉摧我心。 译文: 坐在白兆山的山房里,诗人一生都怀揣着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操守,整年都在禅林中度过。远离尘世的喧嚣,他深深眷恋着山水之间的那份清净。山房里只有钟磬的声音,那是一片寂静;有时还传来鸟儿的鸣叫。初听时宛如优美的琴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桃花岩》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诗中关键字及解释: - 灵岩:指山名,可能是王维所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幽壑:深而幽暗的山谷。 - 武陵源:《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地方,据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 - 津远:渡口遥远。 - 蹊成:小路已形成。 - 苍藓:绿色的苔藓。 - 石险:岩石陡峭。 - 白云屯:堆积如云的白色云雾。 - 千秋:很长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坐白兆山房 其二”,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琴书有余暇,僧侣相因依。”意思是:我闲暇无事,可以弹琴读书,还可以和僧人交往。 “陟彼桃花岩,胡然休芳菲?”意思是:登上那桃花岩,为什么却不再欣赏那盛开的花朵? “春华浓且灼,一往宁复归。”意思是
宿少林寺 万峰叠叠渐崚嶒,径入轘辕兴转增。 黄叶满前犹作客,白云深处且依僧。 中原月度三更夜,少室天开第一乘。 试望高台甘露色,不妨重藉玉莲灯。 【注释】 1. 万峰叠叠: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绝。 2. 渐崚嶒:形容山势陡峭。 3. 轘辕:古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4. 兴转增:兴趣和兴致逐渐增加。 5. 黄叶:指树叶的颜色是黄色。 6. 作客:比喻身处异地为客。 7. 白云深处
注释 - 涓涓万珠泉:形容泉水细小而众多,如同珍珠一般。 - 闲步行且至:在散步的同时,到达了目的地。 - 沧浪儿: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片言寓讽刺:通过简短的言辞来表达讽刺或批评的意思。 - 长歌向山谷:高声歌唱,声音传遍山谷。 - 胡用理繁吹:为什么要用复杂的音乐来表达呢? - 冥然有深契:默默地领会其中的深意。 - 饮水可乐饥,何必富与贵:喝水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注释】: 坐白兆山房 其四:在坐白兆山房的第四首诗。 猗(yī)猗:形容香气馥郁、茂盛的样子。 谷中兰:长在山谷中的兰花,即兰花。 馥馥(fú):芳香的样子。 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 山松:山上的松树。 郁郁:形容青翠茂盛的样子。 高台:高大的楼阁。 何极:什么尽头? 荒草相侵寻:荒芜的草木相互侵扰,寻找什么? 云卧:指云彩。 人已往:人已经过去了。 陶陶:形容心情舒畅的样子。 自沉冥
河洛呈天瑞,嵩高协地灵。 云连平野白,日拥万峰青。 应宿中为火,居方镇是星。 上公崇秩祀,贝阙俨仪形。 历代陈圭璧,层峦列障屏。 瑶函开宝箓,绛节引雕軨。 客有吹笙岭,僧留面壁亭。 鹤能骖叱驭,石亦解谈经。 玉井涵仙液,金壶注净瓶。 丹砂因颂显,青鸟应时停。 箕颍瓢无迹,浮丘洞自扃。 柏犹称汉将,槐更肇秦庭。 演法曾留偈,登封早勒铭。 霓裳侵晚度,清梵夜深听。 暮霭吟枫叶,朝霞覆茯苓。
平生抱微尚,终岁栖禅林。 远彼尘市喧,眷此山水清。 钟磬一以寂,有鸟嘤嘤鸣。 乍听似弦歌,兴阑激哀音。 出谷定何日,怆焉摧我心
琴书有馀暇,僧侣相因依。 陟彼桃花岩,胡然歇芳菲。 春华浓且灼,一往宁复归。 片石空嶙峋,日夕牛羊腓。 陵谷不自保,浮云安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