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抱微尚,终岁栖禅林。
远彼尘市喧,眷此山水清。
钟磬一以寂,有鸟嘤嘤鸣。
乍听似弦歌,兴阑激哀音。
出谷定何日,怆焉摧我心。

坐白兆山房 其一

平生抱微尚,终岁栖禅林。

远彼尘市喧,眷此山水清。

钟磬一以寂,有鸟嘤嘤鸣。

乍听似弦歌,兴阑激哀音。

出谷定何日,怆焉摧我心。

译文:

坐在白兆山的山房里,诗人一生都怀揣着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操守,整年都在禅林中度过。远离尘世的喧嚣,他深深眷恋着山水之间的那份清净。山房里只有钟磬的声音,那是一片寂静;有时还传来鸟儿的鸣叫。初听时宛如优美的琴声,但当兴致盎然之时突然又转为悲凉之音,让人不禁感伤。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片山林?这种心情让我深感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刘绍恤隐居在白兆山房期间所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禅林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平生抱微尚,终岁栖禅林”,展现了诗人一生追求的崇高理想与生活状态。这里的“微尚”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而“栖禅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选择远离世俗繁华、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人转向了自然环境的描写:“远彼尘市喧,眷此山水清。”这里,“尘市喧”代表着人世间的喧嚣和纷扰,而“山水清”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纯净与安宁之所在。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环境的描述,突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向往之情。

诗的情感层次逐渐丰富起来。“钟磬一以寂,有鸟嘤嘤鸣。”这里不仅描绘了山房内静谧的氛围,更通过“钟磬一以寂”传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独处与冥想。而“有鸟嘤嘤鸣”则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仿佛是对诗人心境的一种微妙呼应。

紧接着,诗的情绪发生了转折。“乍听似弦歌,兴阑激哀音。”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外界环境的宁静美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初听时如同美妙的琴声,让人心旷神怡;但当兴致正浓时突然又转为悲凉之音,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无奈。

诗歌以一个深情的问题结束:“出谷定何日,怆焉摧我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归途的不确定以及对当前心境的深深忧伤。它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更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与灵魂对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对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刘绍恤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独立又敏感,既超脱又留恋的理想主义者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