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俯幽壑,传似武陵源。
津远谁堪渡,蹊成自不言。
径纡苍藓合,石险白云屯。
未见开花日,千秋名独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桃花岩》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诗中关键字及解释
  • 灵岩:指山名,可能是王维所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幽壑:深而幽暗的山谷。
  • 武陵源:《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地方,据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
  • 津远:渡口遥远。
  • 蹊成:小路已形成。
  • 苍藓:绿色的苔藓。
  • 石险:岩石陡峭。
  • 白云屯:堆积如云的白色云雾。
  • 千秋:很长时间。
  1. 译文
    灵岩在深邃的山谷中俯视;传说它就像是武陵的源头。渡口虽远,但无人敢轻易渡河;小径已经形成,无需多言。青石小路弯曲,两旁是苍翠的草苔,岩石陡峭且布满了白色的云雾。然而,我们尚未见到桃花盛开的日子,千年之后,这个美丽的传说仍然存在。

  2. 赏析
    王维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中的“桃花岩”很可能指的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或者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

首句“灵岩俯幽壑”,描绘了一个宁静深远的景象。第二句“传似武陵源”,则将这种景象与传说中的桃花源相比较,增加了神秘感和期待感。接着,第三、四句“津远谁堪渡,蹊成自不言”,表达了一种孤独与静谧的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与人交往淡薄的态度,或许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径纡苍藓合,石险白云屯”,则具体描述了桃花岩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径纡”、“石险”和“白云屯”都是对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还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未见开花日”可能隐喻着人生的遗憾或未竟的事业,而“千秋名独存”则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永恒价值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