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有馀暇,僧侣相因依。
陟彼桃花岩,胡然歇芳菲。
春华浓且灼,一往宁复归。
片石空嶙峋,日夕牛羊腓。
陵谷不自保,浮云安所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坐白兆山房 其二”,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琴书有余暇,僧侣相因依。”意思是:我闲暇无事,可以弹琴读书,还可以和僧人交往。

“陟彼桃花岩,胡然休芳菲?”意思是:登上那桃花岩,为什么却不再欣赏那盛开的花朵?

“春华浓且灼,一往宁复归。”意思是:桃花开得那么茂盛鲜艳,可它花开花落,总不回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片石空嶙峋,日夕牛羊腓。”意思是:一块石头孤独地矗立在那里,太阳下山后,牛羊就啃食它。这是一幅荒凉的画面,表现了荒凉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词人自己的处境。

“陵谷不自保,浮云安所希?”意思是:山谷中的土石不会保护自己,漂浮的白云又有何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

【答案】

示例:①“琴书”指琴、书籍,这里指闲逸的生活。②“衲僧”指和尚,这里指僧人。③“桃花岩”是作者游历之地。④“芳菲”指鲜花。⑤“春华”指春天的花。⑥“片石”指一块石头,这里代指诗人自己。⑦“陵谷”指山崖下的土地,这里借指世途。⑧“日夕”是傍晚的意思。⑨“牛”指牛群,“羊”指羊群。⑩“腓”指践踏、蹂躏。⑪“自保”指自身得到保护。⑫“浮云”指轻飘的白云,这里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⑬“希”指羡慕。⑭“意脉”指诗的脉络。⑮“兴寄”指诗意或寄托之意。⑥⑩⑪⑫⑬⑮⑯⑰⑱⑲⑳分别用“余”、“相依”、“息”、“宁”“复归”“嶙峋”、“夕”“腓”和“自保”“安”“希”作结,形成首尾呼应,表达出作者由闲适到悲苦的人生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