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河上放舟游,传说河心卧石牛。
凤氏当年驱牧否,浪花萍草共悠悠。
【注释】
石牛:传说中的石牛,据说是大禹治水的功绩之一。卧水:卧在水上。鹧鸪(zhè gū):即鸐鸠,一种水鸟。河上:河面上。传说:指传说中的故事或传说。浪花萍草:浪花、浮萍和水草。悠悠:飘渺无定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
首句“石牛卧水”是全诗的起笔,也是重点句。诗人以“石牛卧水”为题,显然是要突出“石牛”这一形象。“卧水”则暗示着石牛的年代久远。
次句“鹧鸪河上放舟游”,诗人由“石牛”联想到了“鹧鸪”。鹧鸪是一种水鸟,它常常在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这首诗又恰好是在河上写的,这就使人联想到了“鹧鸪”。于是,作者便用“鹧鸪河上放舟游”来描绘出河上放船的情景,与前句中的石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传说河心卧石牛”,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来,进一步描绘出了石牛的形象。“传说”一词,既表明了石牛的年代久远,又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末两句“凤氏当年驱牧否?浪花萍草共悠悠。”则是诗人对传说的质疑,同时也是对传说的一种否定。诗人认为,当年的凤凰氏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驱牧呢?如果是的话,那他们一定不会像现在的人们那样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更不会任由河水变得如此浑浊了。这里的“凤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而“浪花萍草共悠悠”则是形容河水已经变得如此浑浊。诗人通过这样的疑问和否定,表达了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