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高侍郎韵

芳村渺渺带平沙,桑柘阴阴一径斜。
老去更堪身在客,病馀方觉眼生花。
虫声入夜惊秋早,雁影冲寒冒雨斜。
西望故乡情不极,白云飞处是吾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高侍郎韵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诗歌。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郑珞:明代诗人,其作品《次高侍郎韵》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七言律诗《伏承侍郎使君垂示所与少傅国公唱酬西湖佳句谨次高韵聊发一笑》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造诣。
  1. 诗歌原文
  • 芳村渺渺带平沙,桑柘阴阴一径斜。老去更堪身在客,病余方觉眼生花。虫声入夜惊秋早,雁影冲寒冒雨斜。西望故乡情不极,白云飞处是吾家。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诗中通过对村庄、桑柘树、小径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芳村渺渺带平沙”一句,用“渺渺”和“带”字生动地勾勒出了村落的辽阔和沙滩的连绵。
  • 情感抒发:诗人以“老去更堪身在客”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漂泊之感。“病余方觉眼生花”则透露出他对疾病缠身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季节变换:“虫声入夜惊秋早”和“雁影冲寒冒雨斜”两句,通过昆虫和大雁的动态描写,巧妙地将秋天的萧瑟和冬天的寒冷融入其中,展现了大自然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幻莫测。
  • 思乡之情:“西望故乡情不极,白云飞处是吾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他不仅看到了故乡的方向,更看到了故乡的影子,这既是对故乡的向往,也是对自身漂泊生活的反思。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取:诗中的意象如“芳村”、“桑柘”、“一径”、“老去”、“病余”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切感受。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既有古诗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诗歌的清新灵动。特别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对生活的热爱。
  1. 历史文化背景
  • 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词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 西湖风光: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历代诗人对西湖的吟咏不绝于耳,为西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次高侍郎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意、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