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足行

晚朝骑马归,风雨忽萧瑟。
中涂虽泥泞,马稳幸无失。
到家下马灯火明,妻子见我欢相迎。
开筵举酒饮未已,刁斗城头敲二更。
我因良马蒙君赐,长恐官奴疏喂饲。
寒槽刍粟夜频看,恩极那能有全寐。
促灯下堂催上刍,泥滑失脚嗔人扶。
苍黄不知骨已折,始信人间无坦途。
乌乎生死固有时,祸福岂无命。
塞翁塞翁勿复论,卧看杨花风不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患足行》是明代管讷创作的一首歌行诗。以下是对《患足行》的详细介绍:

  1. 作品介绍:《患足行》是一首描绘晚归途中意外失足,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连串不幸事件的诗歌。通过这首诗,管讷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的不幸,还隐含了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在明代,文学创作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紧密相关,因此管讷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特色。
  2. 作者简介:管讷,字时敏,明朝松江府华亭人,他年少时就已能诗,且在洪武年间曾担任楚王府纪善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尽管他的官途较为顺畅,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并以此为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3. 文学价值:《患足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遭遇的诗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寒槽刍粟夜频看,恩极那能有全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坎坷的无奈;而“乌乎生死固有时,祸福岂无命”则透露出作者对命运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夜深人静时的草料喂养和家中灯火通明的场景,管讷巧妙地将个人的不幸与更广泛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思想内涵:《患足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材料。通过分析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社会的状况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进取,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5. 文化影响:《患足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首具有深刻寓意和丰富情感的作品,被后人反复传诵和研究,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和管讷诗歌风格的重要文本。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人面对逆境时的心态和态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患足行》作为明代管讷的作品,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关注,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而被历代学者所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命运和自我认知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