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朝骑马归,风雨忽萧瑟。
中涂虽泥泞,马稳幸无失。
到家下马灯火明,妻子见我欢相迎。
开筵举酒饮未已,刁斗城头敲二更。
我因良马蒙君赐,长恐官奴疏喂饲。
寒槽刍粟夜频看,恩极那能有全寐。
促灯下堂催上刍,泥滑失脚嗔人扶。
苍黄不知骨已折,始信人间无坦途。
乌乎生死固有时,祸福岂无命。
塞翁塞翁勿复论,卧看杨花风不定。
【注释】
患足行:指诗人因马失蹄而受伤。
晚朝:晚上的朝会。
忽萧瑟:忽然变得寒冷。
中涂:中间的道路。
刁斗:夜间巡夜用的铜壶。二更:半夜。
良马:好马。
寒槽刍粟:喂马时看到的是冷食。
苍黄:惊恐的样子。
乌乎:同“呜乎”,感叹词。
塞翁:指春秋时期的人,姓塞翁。
勿复论:不要再说了。
杨花:柳絮。
【译文】
傍晚骑马从朝廷归来,突然遇到风雨交加,
道路泥泞不平,幸好马走得很稳没有出事。
回到家里放下缰绳,灯光明亮,妻子儿女欢天喜地迎接我。
开饭摆酒为我祝贺,直到城头上打起二更鼓。
因为有了好的马鞍被君王赐给,所以常常担心官奴疏于喂养。
夜里还不断查看饲槽中的草料,恩德如此之大哪有一夜睡得安稳的时候?
催促灯下把马牵到马棚去喂食,泥滑脚软绊倒了却责怪别人扶持。
惊恐之间不知骨头已经折断,才知道人间没有平坦的路可走。
哎!生死本是命中注定,祸福岂无定数?
塞翁的故事不要再说了,还是看着那随风飘舞的杨花吧。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当时诗人任右拾遗。这首诗通过一个意外的事故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全诗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事件中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对世态的感慨,对命运的思考。全诗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