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瓦云驿

萧条来野馆,秋草正凄凄。
复此闻风雨,兼之厌鼓鼙。
经年阶树老,入夜怪禽啼。
独坐生归思,田园渤海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瓦云驿》是明代诗人杨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感慨。下面将对《宿瓦云驿》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杨巍,字伯谦,号梦山,明朝山东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历任武进知县、兵科给事中等职,因直言不讳而遭贬出为山西佥事,后在隆庆年间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期间减驿银筑城堡,因不满吏部而辞官归田。

  2. 诗歌原文及翻译:《宿瓦云驿》的原文为:“萧条来野馆,秋草正凄凄。复此闻风雨,兼之厌鼓鼙。经年阶树老,入夜怪禽啼。独坐生归思,田园渤海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瓦云驿的孤独与寂寞,秋风中凄凉的秋草、听闻风雨声以及厌倦战争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诗中的“田园渤海西”可能指代着诗人心中的故乡。

  3. 历史背景:《宿瓦云驿》所提到的瓦云驿位于甘肃泾川县东五十里,是古丝绸之路长安至西域之间的驿站之一。自新疆、青海来的驼队、马队、马(牛)车队沿着这条官路通向西安。

  4. 诗歌赏析:杨巍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宿瓦云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荒凉和孤独。秋风、秋草、雨声、鼓声这些元素的组合,构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怨之情。此外,诗中所提及的田园生活,也许暗指了诗人对于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宿瓦云驿》不仅是杨巍个人经历和感受的真实反映,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杨巍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的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