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犹行役,山程带雪高。
客愁双鬓改,国计此心劳。
暗涧冰冲断,危峰天植牢。
今宵应不寐,霜月满亭皋。
盘陀晚行次韵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盘陀晚行次韵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行走于盘陀山的美景,以及他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我们来看第一句“盘陀山路接天来”,这里的“盘陀山”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境内。诗人以“山路接天来”形容这条路的壮观和险峻,仿佛是从天而降,直通云端。
第二句“一溪流水响松杉”,描述了沿途的风景。这里的“一溪流水”指的是溪水,“松杉”则是指松树和杉树。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第三句“谁家红袖倚江楼”,这句诗中的“红袖”可能是指女子,也可能是指某种红色的物品。诗人提到了“谁家红袖”,暗示着可能有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正在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同时,“倚江楼”则是指靠近江边的高楼或楼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位置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不知此地是何乡”,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处位置的疑惑。他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去过那里,或者是因为他对这个地方并不了解。然而,这句诗也反映出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盘陀晚行次韵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盘陀山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