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晚行次韵二首 其二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
岂堪多病体,犹未歇征鞍。
下驿灯来少,盘河夕渡难。
海乡茅屋在,高卧羡袁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盘陀晚行次韵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杨巍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自身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既旷达又细腻的文学境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岂堪多病体,犹未歇征鞍。下驿灯来少,盘河夕渡难。海乡茅屋在,高卧羡袁安。

  2. 诗歌翻译及赏析

  • 翻译:雪后,风与寒冷同时到来,山路变得空旷而寒冷。怎忍心因身体多病而无法休息,我的征途还没有结束。驿站的灯光稀少,夜晚渡河艰难。海乡的房屋仍在,我羡慕袁安的高寿。
  • 赏析:《盘陀晚行次韵二首·其二》通过描绘雪后初晴、山林空旷和路途艰辛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持。诗中的“多病体”和“征鞍”暗示了诗人旅途的不易和身体的不适,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使命和责任的执着。结尾处,“海乡茅屋在,高卧羡袁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人袁安高寿的羡慕之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
  1. 作者介绍
  • 杨巍(1507年—1586年),字孟雍,号石渠,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代著名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并称为“三大才子”。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富有个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杨巍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盘陀晚行次韵二首·其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自然与人性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