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歌 其二

有脚有脚脚步错,错走当年尘世道。
崎岖多是倒人坑,一蹶反为魑魅笑。
未死还余忧世梦,有生堪类霜前草。
呜呼再歌兮歌正壮,蹈入冥海千层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歌 其二”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人生坎坷与世态炎凉深刻感慨的诗歌。下面将对该诗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有脚有脚脚步错,错走当年尘世道。
    崎岖多是倒人坑,一蹶反为魑魅笑。
    未死还余忧世梦,有生堪类霜前草。
    呜呼再歌兮歌正壮,蹈入冥海千层浪。
  2.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亲身经历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人生挫折与世态炎凉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诗人用“有脚有脚脚步错”来形容自己行走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而“倒人坑”、“魑魅笑”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困境和磨难给他带来的心理打击和嘲讽。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诗人依然保持着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和执着,“未死还余忧世梦”,即使身陷困境,仍然怀揣着对世界的关心和梦想。最后一句“蹈入冥海千层浪”,意味着诗人已经勇敢地面对并战胜了种种挑战,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生命力。
  3. 艺术特色:杨爵的这首《七歌其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其次,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个章节都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层层深入,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凸显。最后,情感真挚,充满力量,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生活、对命运的深切思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 历史背景:“七歌”是中国古代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七篇诗歌组成,每篇代表一个季节或事件,以表达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悟。杨爵作为一位诗人,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是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可能是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着战争、动荡等社会问题,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达方式。
  5. 文化影响:杨爵的《七歌其二》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通过诗歌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传达现代人的思考和情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持久生命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杨爵的《七歌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启示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