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有手手叚拙,弄得人世纷如雪。
未宜醒执名利板,但可醉捞秋江月。
忽忽百年成甚事,微微一息久将绝。
呜呼一歌兮为尔怜,要拨云雾转晴天。
七歌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歌·其一》是明朝文学家杨爵的作品。该作品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评析,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有手有手手叚拙,弄得人世纷如雪。未宜醒执名利板,但可醉捞秋江月。忽忽百年成甚事,微微一息久将绝。呜呼一歌兮为尔怜,要拨云雾转晴天。
作者简介:杨爵(1493—1549),字伯珍,一字伯修,陕西富平人。他自幼喜爱读书,二十岁开始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是他的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后擢御史。因直言进谏,忤逆皇帝,下诏狱拷讯,几乎丧命。获释后,又因再次上书极谏,再次入狱,经过五年才获得释放。杨爵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始终坚守正义,不畏强权。
诗歌赏析:《七歌·其一》是杨爵以七言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首句“有手有手手叚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弄得人世纷如雪。未宜醒执名利板,但可醉捞秋江月。”,则描绘了一幅混乱而冷漠的社会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彷徨。最后两句“忽忽百年成甚事,微微一息久将绝。呜呼一歌兮为尔怜,要拨云雾转晴天。”,则是作者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杨爵的《七歌·其一》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困惑和挣扎,展现了他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坚守。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明代社会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