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行台

苦雨连宵厌客心,山风无力散秋阴。
痴云叆叆弥层巘,脱叶萧萧下远林。
抚景空惭诗思涩,浇愁全仗酒杯深。
年来勋业羞看镜,遮莫霜华两鬓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寿行台》是唐代诗人杨旦所作,表达了诗人在苦雨连宵的夜晚,面对山风无力、秋意凄凉的景象时的心境。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据记载,杨旦是唐朝人,而《永寿行台》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作。
  • 创作原因:诗中描绘了苦雨连绵、秋意凄凉的夜晚景象,可能反映了当时诗人的生活状态或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 苦雨连宵厌客心,山风无力散秋阴。
  • 痴云叆叆弥层巘,脱叶萧萧下远林。
  • 抚景空惭诗思涩,浇愁全仗酒杯深。
  • 年来勋业羞看镜,遮莫霜华两鬓侵。
  1. 诗歌解析
  • 首联:“苦雨连宵厌客心,山风无力散秋阴。”描述了诗人在连绵不断的苦雨中度过漫长的一夜,感到厌烦与无奈。夜幕下,山风吹散了秋意,但未能驱散诗人心中的愁绪。
  • 颔联:“痴云叆叆弥层巘,脱叶萧萧下远林。”描写了远处山峦被厚重的云雾笼罩,树叶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这里的“痴云”和“脱叶”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受。
  • 颈联:“抚景空惭诗思涩,浇愁全仗酒杯深。”诗人面对自然景色,内心的诗情画意变得迟钝,难以表达;唯有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心中的忧愁。
  • 尾联:“年来勋业羞看镜,遮莫霜华两鬓侵。”诗人对自己的功名事业感到羞愧,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岁月不饶人,即使再坚强的人也无法阻挡时间的侵蚀,最终会在两鬓留下斑白的痕迹。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永寿行台》中的意象丰富,如“痴云”、“脱叶”、“秋阴”、“山风”等,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境。
  • 语言风格: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 结构布局:诗歌采用了传统的四言古诗形式,节奏感强,易于吟诵,同时在结构和布局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严谨性。
  1. 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永寿行台》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永寿行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