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行台次壁间韵

百二河山惬壮游,悠悠旌旆又偏州。
简书有限催程急,风雨多情为客留。
红叶满林秋色老,翠屏千叠晚烟收。
桑弧蓬矢平生志,胸次何须著点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宁行台次壁间韵》是明朝诗人杨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杨旦(生卒年不详),字晋叔,号偶庵,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他曾是杨荣的曾孙,并因其政治生涯而闻名于世。
  1. 诗歌原文
    百二河山惬壮游,悠悠旌旆又偏州。
    简书有限催程急,风雨多情为客留。
    红叶满林秋色老,翠屏千叠晚烟收。
    桑弧蓬矢平生志,胸次何须著点愁。

  2. 诗歌赏析

  • 壮丽山河与游历情怀:杨旦以壮丽的河山作为背景,表达了他豪迈的壮游之情。诗中的“百二河山”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雄伟,也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诗人通过游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个人情感的释放。

  • 仕途与归隐的矛盾:诗中“悠悠旌旆又偏州”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漂泊不定,而“简书有限催程急”则揭示了官场的紧迫与压力。这种矛盾体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思念。

  • 季节变化与自然景观:诗中描述了秋天的红叶遍布树林,暮色中的晚烟缭绕,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通过对秋色的描绘,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人生志向与内心世界的探讨:“桑弧蓬矢平生志”一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人生理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胸次何须著点愁”则表明诗人并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静宁行台次壁间韵》不仅是杨旦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