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乔白岩韵

新写桃符换旧厅,留都昆季叹晨星。
行年老矣头将白,知我谁欤眼共青。
曦驭倏驰徒守岁,儿曹忽报又添丁。
妨贤亟欲投簪去,世路悠悠笑独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和乔白岩韵》是明代诗人杨旦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词原文
  • 新写桃符换旧厅,留都昆季叹晨星。
  • 行年老矣头将白,知我谁欤眼共青。
  • 曦驭倏驰徒守岁,儿曹忽报又添丁。
  • 妨贤亟欲投簪去,世路悠悠笑独醒。
  1. 诗词翻译
  • 新年更换了桃木制的门神,留下了在南京的兄弟姐妹们感叹着逝去的岁月。
  • 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头发已变白,而理解我的人越来越少,只有我和我的眼睛依旧年轻。
  •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我们匆匆度过新年,孩子们突然报告又有孩子出生了。
  • 为了避世,我迫切地想要放弃官职,但世间的道路是如此广阔,我只能微笑着独自清醒。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除夕夜的孤独感以及对生命和世事的感悟。
  •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述和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友情和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节日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 它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心态变化。
  1. 历史地位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除夕和乔白岩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